非凡十年|三明:以“改”解题 创新发展
来源:福建日报 时间:2022-08-30 09:42
   从成为全国首个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,到启动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、发行全国首批“林业碳票”,再到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……10年间,三明着眼改革与发展相融合、与民生共促进,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。

  去年3月23日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三明考察,对三明医改、林改等给予充分肯定。三明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全方位推进改革再出发,呈现出全面发力、纵深推进、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,群众在改革中获得更多幸福感。

  人民至上,改革星火燎原

  近日,来自外省的陈先生在沙县意外摔伤,导致小腿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及软组织缺损,危急时刻他在三明市第一医院接受了一站式精准修复手术。“手术难度很大,亲戚原本让我去大城市看,没想到三明也能处置,感觉特别幸运!”陈先生说。

  “骨头和血管、肌肉、皮肤等软组织皆受损,一次完成修复极具挑战。”主刀医生朱庆棠告诉记者。朱庆棠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以下简称“中山一院”),是显微外科专家,目前挂职担任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。

  陈先生的幸运来自三明与中山一院的合作共建。去年8月,三明与中山一院携手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。通过临床专科“一对一”、骨干专家驻点、双向交流学习、远程会诊指导等方式,从去年9月至今年5月,三明市第一医院转诊率同比降幅达36%,“常见病在市县基层解决”的目标正逐步实现。

  10年来,三明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注重系统集成、协同高效,突出民生导向、改革惠民。

  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,曾是三明群众的心病。2012年,三明市成立深化医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,成员单位包括15个部门。市委、市政府对医改领导小组充分支持、充分授权,三明市开始强力推动医改。

  改革药品招采机制、全面取消药品加成、实行院长和医生年薪制、推行分级诊疗、与中山一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……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,三明医改跨越三个阶段——整治以赚钱为中心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、探索以健康为中心;实现“三个回归”——医生回归看病角色、药品回归治病功能、医院回归公益性。

  医改10年来,全市累计减少药品耗材支出158亿元,人均医疗费用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。去年,三明实施深化医改“六大工程”,群众就医体验进一步改善。在2021年度福建省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,三明市公立医院职工满意度全省第一名,出院患者满意度全省第二名。

  切实可行的医改做法让三明成为医改先锋之地,以星火之势,燎原全国。“三医联动”、组建医保局等做法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,2021年被列为全国首个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。

  用改革的思维、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,成为山区地市发展的“方法论”。目前,三明市承担的127个国家级、省级改革试点任务顺利推进,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等工作特色鲜明,亮点频出。

  攻坚克难,改革纵深推进

  “有了这笔贷款,我就可以继续走林业规模化经营的路了!”近日,沙县区高砂镇樟墩村村民林明儿遇到了资金难题,他来到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“绿色金融实验室”咨询,沙县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,现场帮其办理“福林·绿标贷”,最终他获得授信25万元。

  三明,是林改策源地之一,林明儿是林改的受益者。2005年开始承包集体林地后,他就一直把造林作为事业。“过去林农贷款难、利息高,现在办理业务不仅手续简便,只要信用好,贷款甚至可以免抵押、免担保。”说起这些年的变化,老林幸福感十足。

  20年间,针对林改瓶颈,三明干群逐一破题,纵深推进。

  福林贷、益林贷、林票贷等林业金融产品的涌现,解决了“钱从哪里来”难题;沙县首创股权共有、经营共管、资本共盈、收益共享的“四共一体”合作模式,回答“单家独户怎么办”的疑问;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,增加了“林农怎么富”的路径;在三明签发的全国首批林业碳票迈出了“空气”卖钱的新步伐,更丰富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……

  7月1日,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在三明举行,三明林改系列做法得到全国各地专家代表的一致点赞。

  青山正成为群众“靠山”。近年来,三明市被列为全国首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,国家林草局先后两次发文向全国推广三明林改经验做法。改革以来,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林业信贷174.33亿元,占全省一半以上,农民超三成收入来自林业。

  持之以恒,改革成果惠民

  临近开学,宁化县实验幼儿园园长王建华忙碌不停。考核督查、教师培训……推行“总校制”后,她还以“总园长”的身份管理着另一所工贸分园。

  “过去,城区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,好学校都集中在城区,家长总是挤破头。”王建华介绍,实验园与工贸园结成总分园后,两园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——总园腾出空间改善办学条件,新老教师交流迅速提升分园质量。“以优带新、以城带乡整体提升城区新校教学质量,受到家长信任,极大缓解‘择校热’。”王建华说。

  三明坚持抓教育就是抓发展、抓民生。针对基础教育发展城乡不均衡、局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难题,三明持之以恒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探索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
  去年,三明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12个“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”的地市;今年,三明“总校制”办学模式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三明以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,医改、林改、教改、河长制、生态环境保护三项改革、国有企业改革、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改革、绿色金融改革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齐头并进,老区苏区人民过上了好日子。三明市委副秘书长、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郭亚兴说,下一步,三明将牢记嘱托,继续探索一批让群众有获得感的改革,不断增强老区苏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,为三明高质量发展增活力、添动力。(记者 徐文锦)

  特写

  全民健康再出发

  9日,家住尤溪县新阳镇高士村的詹祖河咳嗽、气喘的症状突然加重。一大早,他连忙赶到尤溪县总医院新阳分院(以下简称“新阳分院”)就诊。

  经过检查,年轻的责任医师林地对詹祖河的病情诊断,在症状相似的心功能不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摇摆。10日,尤溪县总医院呼吸内科专家王正隆对詹祖河进行了远程会诊,最终判断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。根据指导,林地迅速开出抗感染、抗炎处方。

  “一系列的云上会诊,让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,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稳步提升,也让患者更加省力省心。”新阳分院院长詹承朝说,新阳联合周边6个乡镇组成新阳中心片区后,外地群众也常赶来这里看病。

  不仅治已病,还要治未病。

  家住新阳镇建新村的郑荣熙,多年前患上了高血压、糖尿病。今年5月,作为慢病管理病人,他来到新阳分院治疗,责任医师邱婕为郑荣熙开出了“三张处方”:药品处方、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。

  “您每天要按时休息、服药,吃饭时先喝汤再吃青菜,米饭吃拳头大小的量就足够了。每天一定要抽空锻炼30分钟,一周5次。”邱婕边说边用手比画着。

  同时,村医陈其放也定期上门随访,并根据郑荣熙的血压、血糖情况,调整药物用量。一个月后,郑荣熙血糖恢复正常,精气神也好了不少。

  郑荣熙的恢复离不开新阳分院“一体签约、二师共管、三级联动”的慢病管理模式。邱婕介绍,分院的临床医师与公共卫生医师(乡村医生)共同为慢病患者提供建档、治疗、随访、健教等服务,同时采取“村级下派、乡级归口、县级会诊”,实现慢病分级诊疗。

  目前,新阳镇通过该模式,已管理高血压患者3048人,控制率超75%,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1002人,控制率达76%。

  在位于新阳分院的慢性病管理站,桌面整齐摆放着几叠由尤溪县总医院提供的健康教育处方,涵盖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脂肪肝等慢性病、多发病。每份处方都列出了10多条针对患者膳食、运动、心理等方面的建议。“薄薄的处方通俗易懂,不少村民来看诊时都会随手带走一张。”邱婕笑着说。

  从强调“治”,到注重“防”,再到用心“管”,尤溪县正全力打造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县。尤溪县首次组织实施覆盖全县45万人的健康筛查,去年完成首批4个乡镇,第二批筛查即将启动。目前,尤溪县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超33万份,建档率96.63%。(记者 徐文锦 通讯员 罗姮)

  特写

  厚植绿色赢未来

  暑气渐消,走进宁化县石壁镇溪背畲族村,大片油茶树长势喜人、丰收在望。

  昔日的宁化饱受水土流失之苦,是我省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县之一。据1995年全省卫星遥感普查,宁化县水土流失面积455平方公里,占县域总面积近五分之一。

  2010年,宁化厚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杜秋生看中当地富含磷、钾等元素的紫色土,便在石壁镇陂下村、溪背村、江头村承包5000多亩荒山,种植油茶。然而,严重的水土流失让杜秋生至今后怕:“秃岭荒山中,一到下雨天,雨水直接冲刷着土地,各种作物顷刻间夹杂着紫色泥沙卷入河里,大家常常望山兴叹……”

  “此山一无毛、二无皮、三无肉,只剩下光骨头。”这是本地常说的顺口溜。宁化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张运富说,“光骨头就是页岩,保水保肥能力极差,导致宁化水土流失治理成本是其他地方的3倍。”

  不仅如此,宁化当时还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。如何以薄弱的财力,破解水土流失治理难题?

  经过深入调研思考,宁化创新举措,探索形成“政府主导、群众主体,公司运作、大户承包,土地流转、农户入股,单位包干、社会参与,全面封禁、分类治理,长效管护、惠及民生”的治理机制。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,累计引导1.9亿元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项目。

  水土流失治理,关键在于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治体系。张运富还记得,当时干群携手,完善治理规划,探索出“鱼鳞坑+山边沟”“竹节沟+水保林”等五种模式,因地制宜配置水土保持林草、工程及农业技术措施,逐渐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。

  说起综合治理过程,杜秋生仍历历在目。县水土保持中心帮助厚德生态公司申请国家水土保持工程建设“以奖代补”试点项目,获得500多万元资金补助和技术指导,协助改造坡耕地近4000亩,配套建设截排水沟和蓄水池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现在,荒山变成了茂盛的油茶林,亩产茶油40公斤以上,公司年产值达2400万元,还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。”杜秋生欣慰地说。

  经治理成功的地块,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,山地涵养水源、截留降水能力明显增强,气候得到调节改善,生态环境良性发展。

  20多年来,宁化接力奋斗治理水土流失,全县累计完成投资6.5亿元,水土保持率从2000年的80.85%提高至90.79%,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至约221平方公里,减少面积超过一半。2021年12月,宁化县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。(记者 徐文锦 通讯员 刘博文 刘才恒)

  手记

  深化改革 砥砺前行

  改革总是与发展互相伴随。山区三明,更需要以“改”解题,突破瓶颈,推动发展。

  民之所望,改革所向。10年来,老百姓关心什么、期盼什么,三明就抓住什么、推进什么。从林改、医改、教改,到金融改革、国企改革、融媒体改革,三明改革覆盖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各领域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深深铭刻在三明上下的设计与落实中。

  任何一项改革,都是对制度的调整、治理的创新,离不开敢于动真碰硬的勇气。三明医改突破利益藩篱,革除沉疴;林改尊重群众首创精神,冲破思想观念束缚;教改坚持问题导向,破除体制机制弊端……每一项都彰显着老区人民的干劲和韧劲。

  翻过一山又一山,快马加鞭未下鞍。当前,改革到了新阶段,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、敏感程度不亚于几十年前。三明牢记重要嘱托,勇蹚改革深水区,实施医改“六大工程”、林改“八项创新”、沙县小吃“五项提升”等首创性、差异化探索,全方位推进重大改革再出发。

附件下载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