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始终把粮食收购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,实行全过程衔接、全要素保障,通过压实责任、抓实举措、落实到位,精准助力农民把“好收成”转化为“好收入”,守牢农民种粮“卖得出”底线。近日,我市在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,作了2024年粮食收购工作典型经验交流。
去年,我市发改(粮储)系统紧紧围绕“有人收粮、有钱收粮、有仓收粮、有车运粮”等关键环节,设立收购点99个,腾出仓容22万吨,落实收购贷款1.58亿元,对符合政策的收购贷款进行贴息补助。同时,做到在收购期间取消双休日,早开门、晚收秤,不留隔夜粮,推广使用“预约收购、上门收购”,让售粮农民少跑腿、少等候,同时在收购点开设休息室,提供茶水、药品、毛巾等服务;售粮款和直接补贴款,分别通过“一折通”或“一卡通”,一次性兑现给售粮农户,让农民交“明白粮”“舒心粮”“放心粮”。
在粮食收购监测预警上,全市发改(粮储)系统建立了收购信息研判专班,及时向农户和收储企业发布国家政策、供求形势、价格变动等情况;在粮食定价上,积极向省粮储局及省储备粮公司提供储备订单粮食定价决策参考,充分实现种粮农户利益保障,优粮优价成效明显,农户售粮积极性高涨;在引导市场化收购上,加强与泉州、龙岩等地产销协作,引导备案企业入市收购,全年市场化收购5万吨,比上年同期多4.5万吨,市场化收购数量创历年新高,有效缓解政府收购压力;在储备调控上,发挥政府储备调节作用,对市本级2928吨、三元区3000吨储备轮换粮源,及时调整采购三明本地粮,满足余粮农户的售粮需求;在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上,在全省率先发行政府一般债4400万元建设国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,推广代收购、代烘干、代清理、代储存、代销售“五代”服务经验做法,与时俱进实现节粮减损和推进收购方式的创新。(巫瑞万 通讯员 龚深海)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