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
来源:三明日报 时间:2024-12-11 14:46

沙县小吃产业朝着“标准化、连锁化、产业化、国际化、数字化”方向提升。(吴 伟 摄)

岁寒天冷,气温骤降。放眼三明大地,却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:改革创新蓄势赋能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、民生实事落地落实、生态环境“绿”浪翻涌……只争朝夕、奋楫笃行的生动场景比比皆是。

牢记嘱托,感恩奋进。在这片红色热土上,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关怀厚爱,深化拓展“三争”行动,推动“四领一促”工作,扎实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,一幅机制活、产业优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生动画卷正日益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。

机制活,激发改革开放动能

6月3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》,提出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。这是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、2022年重点任务后,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文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。

机制活则满盘活。

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,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,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,为三明擘画蓝图、指引航向。2021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三明考察,对医改、林改、乡村振兴、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等作出新的重要嘱托。

今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回到福建考察,深刻指出“抓改革开放,无论深度还是广度,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”。

殷殷嘱托,是三明坚定不移把改革向前推进的信心、底气和优势。

作为一座具有改革基因的城市,我市大力弘扬传承改革创新精神,完善纵深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,不断推动医改向全民健康保障发力、林改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展、教改向优质均衡发展、金融改革向普惠绿色升级,将改革不断向前推进。

“敢为天下先”的三明医改,在让医疗回归“以治病为中心”的轨道上已走过了10年的路程。当前,三明医改迈入了3.0阶段,推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正由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转变。

我市始终牢记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、健康至上”的重要嘱托,把健康三明建设与深化医改相结合,持续深化“治已病”与“治未病”并重、医防协同的改革探索,下移工作重心、下沉医疗资源、前移预防关口,完善健康“守门人”制度,加快建立全民健康保障体系,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。

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目标。我市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,积极借船出海,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,与上海瑞金医院合作共建全生命周期“六病共管”中心,推动瑞金医院专病诊疗技术平移落地三明。

作为全国林改的策源地之一,我市围绕“山要怎么分”“钱从哪里来”“树要怎么砍”“单家独户怎么办”这“林改四问”,积极作为、大胆探索、接续作答,先后经历了“明晰产权、完善配套”“创新金融、激活林权”“两山转化、融合发展”“价值实现、双碳目标示范”4个改革阶段。

今年,全国林改现场会在我市召开,我市创新推出全国首批“生态票”,“林票2.0”实现市场化交易,三明林业碳票方法学在全国团体标准平台发布,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额超32亿元。

三明医改成为全国“样板”、林改保持全国领先、基础教育改革走在全省前列……奋进新时代,全市上下以“机制活”为牵引,坚持问题导向、惠民导向、实效导向,一批发展所需、基层所盼、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在三明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
产业优,聚力发展“主引擎”

近日,永安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地下厂房正式开工。去年以来,永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相继完成了通风兼安全洞施工支洞、下平洞等前期工作,同步推进进厂交通洞、导流洞、竖井式泄洪洞等工程,累计完成投资6.8亿元。

该项目是国家《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(2021-2035)》“十四五”重点实施项目、福建省“十四五”能源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,总投资约75亿元。项目建成后,将在促进新能源消纳、提高系统供电质量、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。

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。我市抓牢发展第一要务,积极扩大有效投资,实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要素保障,市领导带头挂包集中攻坚重大项目,推行全程代办服务、“一个项目一个专班”等做法,160个省重点项目超序时进度推进。

新福建建设的10年,三明立足自身发展优势,坚定不移持“稳一优二进三”发展思路,推进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现代种业、竹木加工产业等11条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,初步培育形成明溪生物医药、清流氟新材料、泰宁文旅康养、尤溪纺织等“一县一特色”产业,加快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走进福建中欣氟材高宝科技有限公司无水氟化氢煤改气项目现场,工人们正加紧建设氟利昂制冷设备、天然气装置等,改造废气处理与排放系统。

“唯有加大科技创新,才能实现从‘并跑’到‘领跑’,增强我们在行业的优势。”公司党支部书记黄茂清说。当前,清流县氟新材料已形成5条产业分支,年产值达25.8亿元,是全国主要基础氟产品生产基地。

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。我市一方面紧盯钢铁与装备制造、竹木、纺织、新型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,推进企业机器换工、设备换新、生产换线,做实降本、提质、增效文章;另一方面采用市场化、法治化的办法,“一企一策”扶持现有企业增资、扩产、上市,推动重点行业兼并重组,加快产业集群化、规模化发展。

12月7日,2024年沙县小吃产业链专场招商推介会暨供采对接会举行,现场签约项目25个,总投资32.86亿元,为沙县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。

锚定“产业优”,我市强化精准科学招商,深化明商回归工程,出台特色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,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,组团赴港澳、匈牙利、意大利等地开展乡贤招商、以商招商。1至10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508个、总投资1068亿元。

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。我市扎实推进“一件事”集成改革,编印《三明市民营企业支持政策手册》,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工作机制,1至10月落实减税降费12.69亿元,新增市场主体3.6万户,金牛水泥、顺源纺织进入2024福建制造业百强名单,翔丰华进入2024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百强名单。

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,我市还抢抓中央单位对口支援、沪明对口合作、泉三山海协作、京明科技合作良好机遇,加快推进沪明临港产业园、三明中关村科技园、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合作走深走实,共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典范,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
百姓富,擦亮群众幸福底色

12月8日,在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,琳琅满目的小吃摊香飘四溢,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。

“国民小吃”,产业富民领风骚。我市牢记重要嘱托,把小吃业作为富民工程来抓,推动小吃产业朝“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”方向转型提升,引导小吃产业向标准化、产业化、连锁化、国际化、数字化方向发展。如今沙县小吃成为遍布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,拥有近9万家门店,带动30余万人就业,年产值超550亿元的富民产业。

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。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把民生实事办成“民心实事”。

书包“瘦身”、课后服务精彩,学生多样发展……教育是民生之基,牵动着千家万户。我市以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抓手,探索完善总校制、校长职级聘任制、名优教师梯队培养等改革实践,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,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努力让孩子们在家门口“上好学”。

万家灯火收眼底,群众忧乐系心头。我市扎实办好民生实事,今年35个省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,实施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626个,完成投资198.8亿元,加快推进57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,惠及群众3.44万户,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,必须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。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发祥地,我市把改善人民生活、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、各方面,持续深化常态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,提升城市文明程度,提高市民文明素质。

就业是百姓生计的基础,更是经济发展的“晴雨表”。我市出台《2024年助企拓岗稳工十条措施》,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,通过落实扩岗留工稳就业惠企政策等,减轻企业负担。建立覆盖全市的综合性零工市场,抓好农民工、退役军人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,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600人。2023年,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851元。

生态美,绘就美丽生态画卷

日前,福建省森林康养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24年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评定结果,我市明溪县印象归化森林康养基地、清流县赖坊镇天籁古坊森林康养基地、宁化县治平畲寨森林康养基地等10个单位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品牌。

立足生态资源禀赋,我市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,举办运动与森林康养研讨会、三元栲花节、“泰宁岩茶·茶香两岸”采茶节等系列宣传活动,开展海峡两岸森林康养交流体验,助推三明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。目前,我市共建成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个,省级森林养生城市7个、省级森林康养小镇21个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4个。

青山郁郁,碧水潺潺的三明,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。我市牢记“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”嘱托,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,努力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。

推行河湖长制、林长制,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保卫战……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生态综合执法,成立市生态执法与司法保护智慧治理中心,创新“林长+司法护航”等联勤协作机制,建立“企业河长”“百姓河长”队伍,探索“林长监督员”和政协“委员河长”等制度,形成守护河湖和森林资源的强大合力。

今年,我市以77.12%的森林覆盖率连续4年位居榜首,6个县空气质量位列全省前10、数量全省第一,全域国控断面100%优质水,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前30。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我市举办,《“政协委员河长”民主监督规范》成为全国首个政协民主监督省级地方标准,“三明河长制综合管理”入选水利部典型案例,金溪(将乐段)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。

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?我市立足好山好水,实施文旅消费提升年活动,加快拓展森林康养、生态观鸟、水上运动等特色业态,全力做好“文旅+”文章,推动旅游资源“串珠成链”,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“旅游饭”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市游客接待人数、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3.2%、15.8%。

绿色发展,成为三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。我市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,做深“一粒种”“一根竹”文章,奋力走上绿色低碳转型之路。今年,国投闽光等1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,先正达中国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建成运营,中国稻种基地高质量发展会议在建宁召开。

风劲潮涌,自当扬帆破浪;任重道远,更需奋楫笃行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,老区苏区儿女奋发前行,为奋力建设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,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。(吴文凯)

 

附件下载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